早餐還是在家吃最方便
尤其是趕時間的早晨
簡單又營養
吃完就可以馬上刷牙
身上也不會有早餐店的油煙味~
所以我喜歡在家吃早餐
『和生』的麥窩窩沾亞麻仁油+陳年醋是我的最愛~
還有無糖豆漿和奇異果
早餐還是在家吃最方便
尤其是趕時間的早晨
簡單又營養
吃完就可以馬上刷牙
身上也不會有早餐店的油煙味~
所以我喜歡在家吃早餐
『和生』的麥窩窩沾亞麻仁油+陳年醋是我的最愛~
還有無糖豆漿和奇異果
說好的20歲生日禮物,卻遲了一年,或許正因我太了解自己的惰性和缺乏自信,在實現這個夢想計畫前的憂慮,都逐一成真。
好在,還是順利出版了,雖然與原意不太相同,也修改了許多呈現在書裡頭的文字,至少,在這年夏天完稿,然後在秋天,見到它的模樣。
從文字創作到自身故事,其實真真假假密不可分,但這本書的故事,著實得費一番心力與精力,因為走過,真的不容易,回首望時能坦然以對,進而化成文字呈現出來,其實需要更大的勇氣。
這本書,說是成長史也不為過,生活了二十年頭,或許只占人生的四分之一,但有太多的經歷,影響了今後的態度與習慣,無論是親情、友情抑或愛情。
所有走過的點點滴滴,皆是成長的痕跡,或許正因實際走過這一遭,體會過社會的人情冷暖、經歷人與人間的生離死別,痛過,才知道如何繼續往前走。
敷米漿曾說:眼睛要盯著球。因為看著它,才能揮出全壘打,當在艷陽天下望著飛來的球,睜著眼,很難,但奮力揮棒,才有跑壘的可能。
關於夢想這回事,我懷抱過、遺失過、實踐過,現在,我想這本書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感謝所有鼓勵我的朋友、幫助我的朋友,一起參與這本書的誕生,當然,還有我最愛的家人。
夢想,未完,待續……
──寫於《聽楓在唱歌》後記
東西比起 LA 的韓國超市還要少,我只隨便買了蘭姆酒
秋葵超大條
山茼蒿
有趣的韓國產生菜,應該不錯吃
十月三日《愛,也許是…》音樂會第八位作曲家黃凱南,常看到他在活動、宣傳場合早早到場,靜靜觀察周遭,看得出來嗎?其實他正在為作曲取材唷!黃凱南從醫學院準新生、音樂留學生,到現在機械相關的工作範疇,他都能把對細節的感受放入音樂裡,是用音符記事的生活觀察家。
黃凱南的爸爸是老師,他從小聽話讀書,有著男孩子要當律師、醫生的目標;鋼琴學著好玩,有時在家裡、有時在教會彈琴,從沒想過要往音樂這條路走。
高三時考上陽明醫學院,等註冊空檔他跑去教會彈琴,剛好一位英國鋼琴家等著面試學生,聽到琴聲跑來問「你就是那位來考試的嗎?」回答不是,英國鋼琴家還繼續問「想不想到英國讀書?」「想不想走音樂這條路?」
黃凱南沒有因此出國,還是想學醫,暫緩學業、當完兵,趁等開學空檔遊學旅遊,想著「九月就回來註冊!」教會幫他重新和英國鋼琴家牽上線,這一去英國他就愛上音樂,讀劍橋音樂預科、伯明罕音樂學院、倫敦大學作曲博士,曾獲德國不萊梅音樂院比賽獎項及獎學金、義大利米蘭市政府奬學金,為德籍鋼琴家創作鋼琴獨奏《輕、浮、紀》The Story in Mind並在臺灣發行CD。
目前黃凱南因應親友要求,從事精密機器方面的工作,重新學習一門學問,和不同領域的人相處,雖然有急著上手的壓力,但他覺得生活、人際就是養份,所有細節都可以入樂,認真面對生活轉變,也創作不輟。
28
回到家,我們都累壞了,阿溫一進門就咚的一聲躺在地上。
「阿溫,妳在做什麼?」我邊開燈邊笑她。
她懶懶的翻個身,瞇著眼睛,「嗯?我好累…」
我過去把她扶起來,「要睡去床上睡,在這裡睡會著涼的。」沒想到阿溫拒絕起來。
「讓我在這裡躺一下啦。」阿溫的手就像吸盤那樣牢牢吸在地面。
學童的交通安全導護誰來負責
貴報這一兩天密集專題報導「公路正義」的議題,獲得諸多的迴響,而在學童交通安全部分也提到政府相關單位需要規畫提供一條安全的學步道讓學童平安回家,可是在此問題上,一個更重要涉及學童交通安全問題:交通導護的議題更需政府單位加以重視。
目前,有關國中小學的交通安全導護方面,大部分由幾方面的人力來負責,有學校的行政人員、輪值導師、國中高年級生、愛心家長、義警、社區義工或派出所警察來分別負責。
學校交通導護通常是在學校附近的重要路口,負責同學們在穿越馬路時的交通安全,此一工作的時間通常是在上課前及下課放學時。對於,這樣的交通導護大部分是以學校的教師為主,其餘的人力為輔,尤其是身兼行政工作的教師更是責無旁貸的負擔此重要工作,但此工作無法由一、二人兼顧,所以就需要一般非行政職教師從旁協助,畢竟讓學生安全上學就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導師應有的義務。
此一工作也行之多年,這些輪值的教師也都能夠善盡職責,讓學生在進出學校附近路口時,發揮維護交通安全的極大功能。但在教師工作權日愈高漲之後,少數教師以交通導護工作並非教師的工作範圍而不願意主動配合,要求學校若要配合擔任導護工作時應予以加班費或補休。甚者,一些教師更是直接拒絕擔任導護輪值之工作,表示這是學校或家長的事,不是教師的職責。
在本學期一開始,宜蘭縣某位教師在就自己的班級部落格張貼值週交通導護免責聲明的公告,表示本周輪值導護工作,請學生勿太早到校,並注意人身安全。這位教師在此公告中進一步表示他是基於愛心才接受此工作,並認為導護工作應屬超時加班,同時也強調學生在本項相關工作範圍內發生事故,法律責任與賠償問題一概由學校負責,否則本人拒絕學校所指派的值週交通導護工作。
個人相信這只是少數個案,大部分的教師仍願意擔任交通導護的工作,可是若是碰到類似這樣的教師在擔任輪值的導護時,不免會令人擔心,他到底是以何心態來執行導護的勤務呢?要讓學童與家長自負責任嗎?針對此一現象,日前參加宜蘭縣家長會長協會的例會中,一些家長會長相當擔心的表示,有些學校的教師有此心態,並有人直接跟家長說:學童在學校以外的安全是家長的責任,導師只負責教室內的導護工作而已。
個人無意再批評這些教師的個人行為,但是,要提醒學校單位在教師權高漲後,並無明文規定教師要在上班前下班後擔任導護工作,而讓教師們可以勞工身份拒絕導護工作,不似以往本身教育的熱忱視學童如自己的孩子,重視學童的安全時,學校及教育當局可有因應之道。
目前,大部分的學校是以補休假的方式讓教師有意願去擔任交通導護的工作,但能維持多久是令家長們擔憂。如果是想以志工家長來擔任此工作則其流動率高且專業性不夠,有時他們自身也會陷於危險之中。至於動用警力來維護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則又非警力能夠完全負擔。
無論如何交通導護是學校的責任,除非明文規定導師有協助交通導護的義務,否則難以要求教師們去執行此勤務。當沒有人願意擔任此工作而推給其它人也是不公平,如果真是如此,個人建議學校或教育當局直接聘請保全人員擔任交通導護工作還比較實際些,若經費不足,那就乾脆向家長收費,請專人好好的照顧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安全,總比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導護老師去維護交通安全時而發生意外,再來檢討整個問題,為時已晚了!